服務業與中西部開放有望擴大
商務部世貿司副司長鄂德峰21日在商務部加入世貿組織十周年的相關發布會上透露,商務部、發改委正在研究制定新時期對外開放戰略指導文件,目前初稿已經完成,將進一步與其他部委會簽,預計將在12月前后公布。
《經濟參考報》記者采訪多位人士了解到,這份新一輪對外開放戰略指導文件,是對年初發布的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“十二五”規劃綱要中關于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篇章內容的進一步細化。大體內容框架與“十二五”規劃中提到的類似,分為對外貿易、對外投資、區域開放格局、國際經濟治理等部分。新時期開放的著力點將會有所調整,服務業和中西部及沿邊地區的開放有望擴大。
據了解,完善區域開放格局將是下一階段的重點。一方面深化沿海地區的開放,在沿海地區率先推進服務業開放和國際服務貿易發展,另一方面擴大內陸開放、加快沿邊開放。內陸地區發揮資源和勞動力比較優勢,優化投資環境,積極承接國際產業和沿海產業轉移,培育形成若干國際加工制造基地、服務外包基地。沿邊地區則發揮沿邊地緣優勢,制定和實行特殊開放政策,加快重點口岸、邊境城市、邊境(跨境)經濟合作區和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,發展面向周邊的特色外向型產業群和產業基地。
此外,對外開放戰略指導文件還涉及培育出口競爭新優勢,提升進口綜合效益,統籌“引進來”與“走出去”,積極參與經濟治理和區域合作等系列內容。
一位知情人士對《經濟參考報》記者表示,這份指導文件由發改委牽頭,商務部配合制定,主要是從宏觀層面對未來開放戰略提出指向性的思路。之后發改委可能還會出臺相關配套實施細則和鼓勵政策。
加入世貿組織之初,市場一度擔憂部分產業,如農業、汽車、金融、保險、化工、電信等會受到沖擊,但事實上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十年來,這些產業的發展已經超出想象。鄂德峰21日表示,對上述產業的摸底表明,這些產業發展很好,雖然也有一些問題,但是當初所擔心“狼來了”的局面并沒有出現。
可以說,加入世貿組織之后中國通過進一步開放倒逼了國內改革,對中國經濟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。但是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,沒有了WTO的外在壓力,中國如何進一步以開放促發展?社科院政治與經濟研究所宋泓對記者表示,一直以來業界存在兩個爭議,一是,近兩年,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,不少的開放程度出現了倒退,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的開放是不是還要走得更快?二是,開放過程不應該是單邊的,我們如何在進一步開放的同時也能獲得其他對等的開放的回報?
在這樣的背景下,這份指導文件無疑為未來的開放政策指明了思路。“新時期對外開放的質量提升將是重中之重。”復旦大學公共管理博士后徐清軍對《經濟參考報》記者表示,具體來說,開放的著力點面臨三方面調整。首先是從有形市場向無形市場的調整,目前我國產品領域的開放和關稅降低空間已經有限,未來將更加著力于要素市場的開放,比如金融領域、文化產品等。其次,在布局方面,將更多統籌好公平與效率的關系而不是單純地效率優先,區域開放將向中西部傾斜。此外,深層次的開放亟待推進,比如管理體系的提升、政府職能透明度加強、法律法規清理等。
“開放不僅是經濟建設領域的問題,應該從更加寬廣的視野去看開放”,徐清軍說。
宋泓指出,未來的開放還應該在對內的開放上有所推進。一是在所有制層面,要打破部分產業部門的壟斷。某些壟斷行業可以對民營企業開放讓民營資本進來,或者讓更多的國企近來,增加競爭減少壟斷。此外,服務領域的市場化進程要加快,比如說近期引發熱議的藥品定價與流通問題,就涉及到銷售服務環節等流通領域的進一步開放。最后,管理體制的進一步開放非常關鍵,這涉及到政府管理職能的合理規范、要素定價權的開放等等。
宋泓說,開放總是與改革相影相隨,中國經濟進一步的發展不僅需要對外開放,還需要對內開放,只有通過開放獲得更多機會和壓力,才有可能在激勵中獲得成長,中國經濟才會有依靠和發展的持續性。